3)第一一〇章:无限杀戮_殷商玄鸟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僧格林沁见对方人少,当即派遣麾下三千蒙古铁骑迎战。

  但是,纵然是最精锐的蒙古铁骑,在英法联军的火枪面前,也是不堪一击。

  那一战,英法联军七百人毫发无伤,而三千蒙古精锐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七人。

  这也是为什么八里桥之战清军只损失了上千人,僧格林沁就下令跑路。

  因为他实在是玩不起了,再打下去,无非是将六万人马通通填掉。

  而现在,吴军的骑兵和清军一样,同样是三千。商军的兵力却只有两百四十人。

  但这两百四十人使用的,却是二战时期德军的制式步枪98K,远远不是英法联军的燧发步枪能比拟的。

  “砰砰砰砰……”

  枪声又不断地响了起来。

  不断地有骑兵倒栽葱似的跌下马来。

  商军的阵营是两条交织在一起的斜线,如同一个V字。当然,角度要大很多。

  这使得吴军为了获得更好的攻击范围,也形成一个楔形队伍。

  不过,这也无疑为商军提供了更多的射击目标。

  由于骑兵的速度远超步兵,因此像之前那样吊射是不可能的。

  不过商军另有办法应对。

  商军的阵地虽然开阔,但并不是一个个士兵孤零零地散开的。

  准确的说,他们是三个人一组,三个人一组,组成了一个看似松散但是却又密不透风的阵型。

  有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意思。

  这种阵型,就是后世我军最经典的三三制战术。

  三三制战术最早起源于抗日战争期间,成熟于解放战争,大量运用于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步兵训练大纲中的一种步兵“班组突击”战术。

  我军被誉为世界战争史上轻步兵的巅峰,这个战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我军缺乏重火力掩护,经常以密集队形冲击日军的坚固阵地,从而产生严重的伤亡。

  林帅针对这个情况,提出了著名的“一点两面”指导原则,低级指挥官要注意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方密集火力的杀伤,强调以密切的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

  在这个指导原则下,我军每一个班都分成三个战斗小组。

  班长、副班长、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

  三人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

  这个战术也并非死的,他非常得灵活,随时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

  比如现在这种情况,小组中原本司职掩护和支援的两个人就立即向司职进攻的那个人靠拢。

  因为司职进攻的人枪法是最好的,在这样远距离的射击要求下,其他两人便放弃了射击,其中一人开始改为装填枪支。

  他装填好枪支之后,就不断地交给负责射击的那名战士。

  而那名战士就只需不断的射击即可。

  因此,虽然枪声比之前稀疏了很多,但吴军的伤亡却没有减少。

  但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