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6章顾府来人_澳洲风云18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士兰伯爵大人在这片土地上如此的威势,手下这些精锐骑兵就是一支军队,出行作派简直就是土皇帝一般,实在太招摇了。

  马车队在红色地毯前停下,立刻有亲卫兵上前打开车门,李福寿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马车门口,他脚步轻松的走下马车来,踏上了红地毯。

  “致文兄,一别经年,别来无恙啊!”李福寿带着微笑迎上前来。

  顾致文苦笑着环顾左右,说道;“元鼎,你真是给我带来大惊喜,惊多于喜啊,这个阵仗也太大了吧?”

  “此话哪里说来?且不谈致文兄是娘家内兄,万里迢迢而来殊为难得,而且带来了红河谷急需的大量人才,解我燃眉之急,于情于理都不能怠慢了。”

  “神州故地别的不多,就是人才多。”

  “哈哈哈……那我更要礼敬有加,这几位先生看起来风度不凡,致文兄可莫要藏拙,代我引见一下才好啊!”

  李福寿哈哈一笑,眼睛看着顾致文身边的几位先生露出凝重之色。

  从先一步抵达的跨洋邮件中,李福寿已经知道了这些主要精英的履历才能,这都是岳丈顾延川为自己搜罗的栋梁之材,足见一番苦心。

  在码头寒暄后

  一众人等纷纷坐上了马车,在亲卫队的护送下向着红堡而去,身影渐渐走的远了。码头上

  从泰山轮上陆续又下来上千人,这里有各种工匠,郎中,落魄秀才,游历学子,和尚道士,梨园世家,厨子生意人,江南各大家族派遣的探路人手等等,很多都是举家迁徙,男女老少都有。

  对于红河谷而言

  这些人才都是构成一个浓郁华夏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每一个人身上都带着悠久传承的印记,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进步到新阶段,红河谷需要基于古老的华夏文化发展,去其糟粕,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出具有生命力的海派华夏文化。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精髓,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在这上千人中

  仅仅顾府准备的美婢就有36名,管家奴仆百余人,网罗的各方高手护院数十人,还有200多名饱读诗书的学子。

  此外,为红堡准备的古典家具,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古玩摆设等等装了上千箱笼,彰显出顾府的大手笔。

  顾延川能够顺风顺水的坐上北直隶巡抚大臣位置,除了有赖于红河谷丰厚财力支持,有赖于女婿昆士兰伯爵响亮的名头,还有赖于当今朝廷推行的洋务运动这股潮流。

  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顾延川理所当然地被划入洋务大臣一派,因为与大不列颠国的这层特殊关系,在朝廷上下都被高看一眼。

  军机大臣李鸿章对其多予赞誉之词,认为顾延川为人干诚,鼎力革新,格知西洋事务,足可以倚重。

  此次返回的泰山轮上,还有诺曼底进出口公司经理朱伟,大管家李平等人收集的历朝古玩字画,珍贵瓷器,苏绣蜀锦以及从青铜器到玉石把玩件等林林总总物品,随行带来又是上千箱笼。

  百辆马车川流不息的前往红堡,几乎运送了整整两天,才把如此巨量的人员物资运送完毕。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