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09章体制安排_澳洲风云18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腹臣子,从范仲斋到张立两任首相,全都是皇室秘书处长出身,就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说白了,内阁就是大一点的秘书处罢了。

  李福寿不放心让外人掌控朝局,这不可避免的会多走一些弯路,只能自己多辛苦一些,亲自把控帝国前进的方向。

  等到法制健全了,方方面面的规矩立好了,政府,议会和司法形成有效钳制的权力格局,选举制度日益完善,到那时他才能够放手,放权。

  李福寿没有用心培养皇储李思元,更没有放在身边亲自教导,这是因为当前大洋帝国皇室专权的局面不可能持续下去,今后必然要转向英式君主立宪制度。

  也就是说,皇室今后就是橡皮图章和象征性的国家代表,主要的行政权利要让渡给内阁和议会,以实现持久发展。

  百年之后

  李思元可没有先知先觉之明,他只需要做一個象征性的傀儡皇帝就好了,其他的事情都交给选举出来的内阁和议会处理。

  亲自掌控朝堂数十年,李福寿深知德式君主立宪制的利弊之处,完全就是旧时代封建皇室统治的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一个人主导整个国家的命运。

  遇到英明之主,能够率领帝国走上繁荣昌盛之路,而碰到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之辈,就将是整个国家的悲剧。

  这在德皇威廉二世,沙皇尼古拉二世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当前德国和沙俄国力鼎盛,繁花似锦的局面之下,隐藏着深刻的危机,一旦爆发足以摧毁整个帝国。

  李福寿不敢赌也赌不起,所以他的选择就是在一战之后的适当时机,促成帝国向议会制转变,大幅度向内阁和议会让渡权利。

  凭借自己历年积累的威望,他有信心在关键时候干预朝政,以免走上不可测的错误道路。

  这是他内心的隐秘想法,对谁都没有透露。

  而另外一个隐秘的想法,那就是将米国推向德意奥同盟的怀抱,目前看来似乎有一点点实现的基础。

  扶桑国按照《英日同盟条约》规定的义务,已正式加入协约国联盟对德国宣战,并且出兵占领了青岛要塞,迈出了实际性的一步。

  所以,扶桑国是协约国正式成员之一。

  米国如今与扶桑国血仇不共戴天,而且有着亚利桑那共和国这道难以逾越的领土问题,肯定不愿意与扶桑国站在一个战壕里。

  双方在新墨西哥地区摩擦不断,很有些擦枪走火的意思。

  一旦爆发第二次美日战争,呵呵呵……那个乐子可就大了。

  米国可以选择仅仅向扶桑国宣战,那英国呢?

  基于《英日同盟条约》,英国也应该向米国宣战,力挺自己的扶桑盟友,随后就会把法国、俄国、比利时,希腊、罗马尼亚也牵引进来,为了履行同仇敌忾的盟约,被迫向米国宣战。

  这样一来,米国不倒向德意奥同盟都不行。

  若英国不宣战,那么气愤之下的扶桑必定会宣布退出《英日同盟条约》,这将会对英国的国际信誉造成重大打击,无论如何都无法自圆其说。

  别人都履行盟约了,你自己不履行,感情是闹着玩儿呐?

  在李福寿的思考中,一路向北奔驰的皇家专用列车跨过原野和群山,向着北方一路而去……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