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议攻冉(下)_即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便是不惜国中因此出现短暂的动荡,只要能把蒲英等蒲长生的余孽一网打尽,最好把赵宴荔也顺势杀掉,对大王、对我大秦的未来,都将会是一件好事!”

  当下,孟朗挑了两个机智的幕僚,命令他俩,从今天起,就开始严密监视蒲独活等人的动向。

  ……

  蒲秦的东境,平阳郡外。

  一处高地上,站着十余人。

  从这处高地向西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如带的汾水,向北、南、东三面顾视,都是辽阔的原野。

  这个时候,高地附近的原野上,扎了十余座大营。

  每个大营彼此相隔一二里。

  大营有兵营,有民营。

  兵营中旌旗招展,偶闻金鼓击鸣,时见披盔戴甲的步骑兵卒进出内外。

  民营中声响沸腾,粗衣弊服的百姓,男女成群,扶老携幼地在周边挖掘野菜,取水砍柴。

  高地上的数人,有唐人衣冠的,有如戎人一般辫发或披发的,亦有髡头小辫的,还有个和尚。

  在他们里边,有一个二十多岁的披发戎人特别高大,长八尺五寸,折算成莘迩来的那个世界的长度单位,两米出头了,比别的人足足高出了一两头,甚至快半截身子,膀大腰圆,臂垂过膝,非常的威武雄壮,不用做别的事,只他这副外表,就能使人望而生畏,此人便是姚国。

  余下的那些,则是姚国军中的一干重要文武。

  唐人衣冠的有两个,一个是姚国的长史王成,一个是姚国的参军薛白。

  此二人是老乡,祖籍都在太原郡。

  辫发的氐人也是两人,一个叫伏子安,一个叫强多,分为左部帅和后部帅,祖籍皆在略阳郡。

  披发的羌人最多,有七个。

  三个是姚国的兄弟们,余下四个是姚国帐下的谋士和悍将,这四个人,一个叫王资,一个叫漒川来宾,一个叫廉平老,一个叫权让,分为左将军、司马、右部帅和参军。王资、漒川来宾与廉平老,和姚国相同,祖籍都在南安郡;权让是羌人的休官种人,其祖籍在天水郡。

  髡头小辫的只有一个,这个人叫王梁,是匈奴的屠各种人,祖籍在略阳郡。

  和尚剃光了脑袋,看不出种族,他的法号叫做法通,因为他的师父是天竺人,唐姓为竺,所以他依照现下佛教徒的惯例,以其师之姓为出家后的己姓,全名唤作竺法通。

  南安、略阳、天水三郡相邻,都在关中的西部,沿着渭水一字排开,南安在最西,略阳在最东。南安郡再往西,就是陇西郡;略阳郡往东,便是扶风郡。三郡南与冉兴交界,北为陇山。

  从姚国手下这些重臣的祖籍和族别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一个单纯以“部族”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而实是一个以“地域”为纽带的集团。只不过,在此之外,加上了两个太原的唐人。

  王成与薛白两家都是在中原动乱的时候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