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 要做‘老爷’_从明末开始生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底层的民众状况,如果说生于深宫长于深宫的皇帝不知道,那些一级级的官员统治阶层,标榜着‘为生民立命’的儒家文人也不知道吗!

  他们是知道的,相当一部分人还很‘清醒’,因为他们是‘读书人’,读过治乱循环王朝更替的‘历史’

  既然统治阶层知道,为什么不改变,给底层民众一口饭吃呢?

  因为,他们这些人以及整个阶层的既得利益,都是靠剥削底层民众得来的,他们的酒林肉池,他们的歌舞场,都是底层民众的‘血肉’供养堆积起来的

  给底层民众多吃一口饭,统治阶层的官绅富人们就会少喝一口美酒,他们肯定不愿意

  就是还有一些头脑清醒的官员和读书人,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最后会‘玉石俱焚’

  但同样作为既得利益阶层中的一分子,这些‘清醒人’却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要不然,本人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是天启七年,四十多年前,头脑‘清醒’的官员首辅张居正,为了给明朝‘续命’,想缓解一下压在小民身上的税赋‘重担’,让那些官绅富人们也‘掏’点钱出来

  结果是啥,是遭到全阶层的官绅富人们打击,张居正死后,他的家人,被官绅富人阶层报复,被圈在住宅中活活饿死

  明朝还有一个‘清官’海瑞,身为统治阶层中的一员,不同流合污,结果呢,想给自己老母亲吃口肉都没钱买,儿子营养不良生病了,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了,连个后代都没有

  所以,想彻底改变底层民众的‘悲惨’状况,和现有的既得利益阶层好说好商量,是行不通的,只有推翻这个阶层,把这个阶层彻底的‘消灭’掉,底层民众才能活的好一些,不会在每日为了碎银几两‘奔命’,日子才不会过得‘朝不保夕’……

  看着两个悲惨遭遇的小儿,再看看路上的流民,文启东这个现代时空的农民、城市打工者,为这明时空的底层民众的状况,发出了无奈的感慨

  文启东感慨的想‘说话’,可又不知怎样表达,憋了半天,脑中还是那些熟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书的各位大爷们,给个支持,可怜的写书人,也是‘饥寒交迫’的无业‘流民’啊……)

  带了两个小儿赶路,虽然多了一些麻烦,但两小儿眼中透出的服从和讨好,也把文启东心中的那种‘外来人’隔膜,消融了一层

  由于马车的给力,赶路也轻快了很多,五天后,中午时分,一辆马车三个人就到达了洛阳古城

  不愧是地处中原的千年古城,离城墙还有好几里,就能看见城门前喧闹,城门外的大道两旁,居然还有一些棚屋,棚屋上方还飘荡着招牌布幡

  走近后,才发现,熙熙攘攘的人流,大部分都是流民,路两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