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九章 昏君的听琴图_都市捡宝小能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悬挂的一幅画,说道:“沈大哥,看看这幅画怎么样?”

  沈十一低头看去,图名听琴图。

  描绘的是一人抚琴,三人听琴的场景。

  弹琴人背后画着一株松树,枝叶扶疏,亭亭如盖,凌霄花缠绕于青松之上;

  松下有竹数竿,苍翠欲滴,折旋向背,摇曳多姿,似有微风拂过;

  弹琴人面前一琴案,案上有黑色古琴;右侧有一高几,上置薰炉,有袅袅青烟飘绕;

  在弹琴人的对面有一块小巧玲珑的山石,上有一个古铜小鼎,内植花卉一束。

  弹琴人左前和右前方各有一坐墩,其上分坐二人。其右前青袍者笼袖仰面,左前红袍者持扇低首,二人悠然入定,仿佛正被这鼓动的琴弦撩动着神思,完全陶醉在琴声之中。

  青袍者后方有一叉手侍立的灰衫童子,望向弹琴之人,好似也在用心聆听。

  青松、绿竹、香烟、异卉加上抚琴、听琴之人,营造出了一种清幽高雅的氛围。

  松树上方有宰相蔡京手书七言绝句一首:“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右上有宋徽宗赵佶(音吉)瘦金书题“听琴图”三字;左下有宋徽宗赵佶特有的“天下一人”花押,除此之外还有“嘉庆御览之宝”等印八方。

  作品构图简净,人物举止形貌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线描劲挺略带战笔,树石器具描写工致而毫无呆板,着色浑厚而不失清丽。

  这绝对是宋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品,沈十一不知道张少宇想让他什么。

  张少宇小声问他道:“沈大哥?这幅画是真品吗?”

  沈十一皱着眉头,说道:“怎么这么问,上边不是有清楚的徽宗题字和花押吗?”

  张少宇古怪的看了他一眼说道:“那东西想仿也不是难事。”接着问道:“沈大哥,这幅真是宋徽宗亲笔所作吗?”

  沈十一点头说道:“当然,此图极尽写实,是赵佶的风格。香炉之上的袅袅炊烟、松树上可数的针叶,这些细节就能断定是他所作。”

  张少宇皱着眉头说道:“沈大哥,你看看旁边的介绍,上边说是人代笔。”

  沈十一看后才明白,张少宇为什么认定此画多半不是赵佶所作。旁边的介绍明确写了:

  “由于本幅作品有徽宗题名与花押,曾一度被认为是赵佶所画。但本拍卖会本着严谨负责的宗旨,经专家多方考证,此作非赵佶亲笔,实为宣和画院画家代笔。但图中抚琴者,确为赵佶本人。”

  沈十一十分不理解。为什么要将赵佶亲笔作品定为代笔,专家究竟参考的是哪些资料?

  说画画的不是他,但抚琴作乐、不理政事的是他。这里边隐含的意思是不是太明显了?就差直接说赵佶弄虚作假、一无是处了。

  你要说他是历史罪人,亡国之君没问题。但他在绘画方面,尤其是花鸟画,绝对是旷古绝今的人物。还有其开创的瘦金体书法,更是风格独特,观赏性极高。

  人家仅剩的这点艺术成就,就别抹黑了。要不然再过几百年,估计历史上就会记载:宋徽宗赵佶不仅是个大昏君,而且还是个大骗子,他的画全是代笔,书法也一无是处。

  不过,这也难怪。要是把宋徽宗和清乾隆位置调换一下,专家肯定异口同声的说这幅画是皇帝真迹。

  对待“好”人,大家总是下意识忽略他的缺点、污点,认为是不拘小节;对待“坏”人,大家会把一丁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大无数倍,试图用“事实”说话。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