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简直是一步登天,且不说那破天财富,单单是世袭衍圣公的荣耀,孔子嫡脉的影响力,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抵挡的。

  听闻皇帝召见,为了速度要他海路入京,这老爷子不顾自己五六十岁高龄毅然乘海船到天津,不过为了万无一失,他带上了自己的儿子,孔议一起入京。

  先到泉州。却见泉州港上船只几乎将海岸给填满了。这是福建主要的港口之一,不仅仅要负责对外贸易,还有去夷州府的船只,大多都是从这里出发的。故而泉州港是非常拥挤的。福建巡抚已经多次提出要再开一个港,要么让泉州在附近再找一个新港口。

  朝廷还没有议定。

  孔希路一辈子都没有乘坐过海船。

  这也是大明百姓对海船的普遍印象,虽然大明已经开海二十多年了。依靠海上吃饭的人,大体有千万之众。

  但是依旧有大部分百姓,将海上视为畏途。

  即便是福建这样有航海传统的地方,也是没有办法的才去跑海。

  孔希路更是一个保守之极的人,所以船一出海,孔希路父子就每一个人都抱着一个木桶,稀里哗啦的吐了出来。

  甚至连胆汁都吐出来了。

  更不要说,在半路上遭遇了一次不小的风暴。

  船只更是颠簸不已。

  或许这种程度的颠簸,对于水手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但是对于孔家父子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就这样近半个月才来到了天津港。

  这要感谢,这是秋风渐起的时节,可以是顺风顺水。

  当然了,这一切的顺利到了天津变得不顺利起来。

  首先船只不能直接入港,而是要停泊在海上等上两日,原因很简单,一年两趟的漕运到了。

  百余艘大船以此停靠在大沽口,将所有船位都占满了。

  这些百余船都是大船,少则装载万石,多则两万石。一次就是二百万石上下。所以这些船只靠岸装卸,就需要十天半个月。

  只是孔希路却不愿意等下去了,他担心夜长梦多。如果因为他去得迟了,将到手的爵位给丢了,他抹脖子的心思都有了。

  故而,他这怕水的,鼓起了勇气,让几个水手架着一叶扁舟,与他们父子一起去港口。

  之前,远远看过去,这些船只大。

  对这个大还没有什么概念,当小船靠进这些船只的时候,孔希路就觉得他看见的不是一艘船,而是一座移动的山岳。

  特别是靠近这些船只的时候,仰头向上看,只能看见船舷,连桅杆与船帆都看不到。

  有圣旨为证,水师的人也没有难为他们,而是暂停装卸,让他们上岸。

  孔希路却有一种不认识这个世界的感觉。

  从南方运过来的稻米还是带壳的。装在一个个麻袋之中。

  这倒是在孔希路预料之内。

  毕竟一般来说,从南方运过来的新粮,是不会直接发卖的,而是先储存在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