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说道:“臣无能,不能解殿下之忧。”说着就要下跪行礼。

  朱见濬说道:“叶巡抚请起。”

  叶盛这才就势起身。朱见濬说道:“叶巡抚,瑶民也是朝廷赤子,如此对待,恐怕有伤朝廷之德,而今朝廷也不少那么多米粮盐钱,何不招抚他们,在山中设土司,为朝廷守大藤峡,如此一来,朝廷也得安堵,瑶民也得安居,岂不是一举而两得?”

  叶盛早就预料朱祁镇会这么样说道:“殿下英明,只是此事却要三思而后行,瑶民向来桀骜不驯,广西入本朝版图,近百年了,但是大藤峡却有百姓向来不从王化。视朝廷旨意,置若罔闻。”

  “之前不是没有人想过招抚瑶民,但是瑶民屡叛,当时主持招抚的官员,没有一个好下场。”

  “而今贼人势穷而投,如果不除恶务尽,恐怕此辈乃中山之狼,待日后复叛。到时候广西再兴刀兵,就不是殿下所想见到的。”

  朱见濬听叶盛所言,与侯大苟所说的版本完全不一样。

  在侯大苟版本之中,乃是顾兴祖诱降而后杀之,才让瑶民一定要与官府对抗到底的。但是叶盛口中所言,却是瑶民屡降屡叛,才让广西地方官员对收降大藤峡瑶民失去了兴趣,这才下杀手。

  甚至有主张招抚的官员,因此丢了官职。如此一来,就再也没有人敢轻易提招降了,即便提招降,本身的诚意就没有多少。

  而且招降叛逆,这是要承担责任的,如果你招降的人,降而复叛,这个招降的官员天然有担保的责任。

  他们承受不起。

  但是围剿不用,那么几十年后复起,也不过是有漏网之鱼,大方面却是没有问题的。

  朱见濬心中恍惚闪过不知道多少念头。很快就想明白了,他暗道:“恐怕两方所说的都是真的,但却并不是全部是真的。”

  首先都是真的。

  只是因为角度不同。

  或许在很多大明官员招降之后,如此双方就可以安享太平了,但是并不是这样的。

  瑶民不是在山里没有事了,要杀出来抢劫的,而是他们在山中的生产生活结构,在人口增多的情况之下,他们是完全不能承担起这么多人口的。

  也就是为了活下去,他们必须向山外发展,而向山外发展,被种种歧视之下,他们比如用武器来解决问题。

  毕竟以他们瑶民的社会地位,他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

  至于让官府解决瑶民的生活问题。

  你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各级官府招抚瑶民的本质,就是怕瑶民作乱太麻烦。他们既然已经答应下来,那么双方相安无事就行了,至于更多的官府才不会办的。

  不说官府有没有钱,即便是有钱,这钱是随随便便给瑶民的吗?

  瑶民在大明的社会体系之中,就是蛮夷,连大明户口都没有,要官府补贴他们,可能吗?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