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考验(二)_步步青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送了上来。

  叶老在那时并没有立时开始清洗那物件,而是先把那物件放到水里浸泡着。想着叶老是行家,经验不知比她丰富到海里,穆沐看到,也没多说什么。现在看叶老招呼她,应该是时间到了。只见叶老把手放到水盆里,捞起那物件,此时包裹在那物件外面的泥土已经被水浸泡松泄脱落,那物件的真面目稍稍表露,让一老一小看得分明,这是一块玉璧。

  叶老放轻动作,神色专注,轻柔的用手揉洗着玉璧表面还残留的泥灰。不一会儿,将清洗的差不多的玉壁取出示意刘嫂将那盆浑浊的水换掉。如此三遍,叶老才停止清洗动作,单手拿着,一边细细的欣赏,一边用棉布轻攒慢抹,除去玉璧表面水分。

  此时此刻,这方玉璧方方显露真容。这块玉璧目测来看大概直径在六七公分左右,中间有一一指粗的孔洞,打磨的非常规整。

  “丫头运气真的不错”对着门厅的亮光,叶老仔细观看把玩手里的玉璧。

  “玉文化在我国一直源远流长,时代变迁,每个时代的玉有每个时代的玉的特点。”叶老点明,“这块玉璧有纹饰,多属春秋以后。在这以前,原始社会晚期及夏、商、西周作为礼器的玉壁,大多光素无纹或仅有简单纹饰,春秋战国时代,玉璧开始被大量用来作佩饰和殓葬用玉,还有作为礼仪场合手执的信物,玉壁的装饰较以往丰富。”

  “而这块玉璧表面纹饰呈一二三区同心圆纹带,内外区琢成一首双身龙纹,中区保留传统谷纹,这是战国玉璧的特征表现若是丫头日后遇到内孔或外缘上镂雕出生动的动物形象的战国玉璧,要记得那是那个时期的创新出廓玉璧的表现形式,也是战国玉璧的一大辨认法门。”既然确定了心中的盘算,叶老在点评赏玩这块玉璧时,格外细心的向穆沐讲解着一些属于辨认古玉的窍门。

  “再看这块玉璧内外边沿用阴线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雕刻手法是运用粗细阴线结合法,粗线条少,细线条多,且线条有毛口。刀工锋利挺拔,刀痕较深,转角尖锐,谷纹乳突饱满匀称,谷纹是在乳钉纹上加刻阴线而成。这些也是战国玉璧的特征,而不是秦汉以后时期懂得仿作。”

  “汉代玉璧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略有变化,玉璧变大,透雕的龙、凤、鸟纹较多。谷纹蒲纹颗粒大且稀疏,起凸浅,谷粒上部浑圆,玉璧边缘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东汉,壁体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但数量渐少”

  “宋代仿古玉器兴起,但是玉璧呈圆形转角,不见锋棱,谷钉稠密模糊,谷纹旋转力度不够,谷尾呈圆脊形,与战国谷纹用细阴线不同。刻有龙螭纹的玉璧,龙螭分叉长尾,叉尾内卷,具有宋代龙螭纹的特征。”

  步步青莲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