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百六十二章 轩然大波_我的蒸汽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的普通百姓了。”

  “走走走,莫要被这厮消了雅兴。”

  “听曲儿去!”

  纨绔子弟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的迎着梅景福就进了包间,没把这件听着就像是胡言乱语的话放在心上。

  然而,当他们在如意楼潇洒挥霍完,回到家里后,一场风暴却已经悄然降临。

  不知道是从那开始。

  流言的源头也无法肃清。

  总之,一夜之间,应天府所有的百姓,就都在传着,建州处处是黄金,随地都可以捡到狗头金,河里全都是金砂的说法。

  这个传言太过离谱了,但是再离谱的流言,当众口铄金的时候,也就会被很多人相信。

  就像是插上了翅膀一样,这个消息飞速的就在大明十三省内传播了起来。

  不信者众多,但是信者也多如牛毛。

  大明别的不多,就是人多。

  哪怕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洪武二十年的天下人口大查下,目前大明的总人口也有一千二百多万户以上。

  超六千多万人口!

  而这么多人里,学过文化,懂得诗书的人,绝对不超过两百万。

  哪怕大明已经在努力普及小学教育了。

  但是现在的大明财政,还没有到可以支撑起全民义务制教育的可能。

  大明也不需要那么多懂得文化,懂得道理的“读书人”。

  社会没有进入到一个需要很多读书人才能维持发展的情况,教育出太多读书人的话,反而没地方给这些读书人发挥自己的才华。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尽量在普及小学教育,但是并没有打算扩大中学以上学院的原因。

  要那么多中学生和大学生干嘛?

  有个小学文凭,就已经足够进工厂打工了。

  培养那么多有文化的读书人,然后大明又没办法拿出足够多有分量的岗位给他们工作,那不是给自己招不痛快嘛。

  到时候无所事事的读书人多了,没事聚在一起喝点马尿,就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了,步入反了他娘的朝廷,岂不是徒增麻烦了。

  所以其实大明现在大部分的百姓,都是没读过书,大字都不识几个的愚民。

  只有小部分接受过小学教育,小小部分接受过中学教育,妥妥的就是精英教育模式。

  其实以前的历朝历代,也一直都是奉行精英教育的。

  能治国的人,够用就好,没必要人人都要读书,懂得大道理。

  这样的国民教育,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利于统治阶级统治国家,愚民政策不管在哪个时代,甚至就连星际时代,也会是一种很好用的政策。

  而坏处嘛,就是啥都不懂的百姓,太容易被煽动了。

  不只是朝廷,来自各地的各种小道消息,也同样轻松就能煽动百姓。

  建州遍地都是黄金的消息。

  在统治阶级,和精英阶级们看来,是一个假到不能再假的扯淡消息,根本不足为信。

  但是广大的普通百姓们,却很容易就相信了这个传言。

  众口铄金,不外乎如是也。

  甚至他们对这个消息的热情,比辽东开垦令还要更高!

  不过几天而已,大明全国都掀起了一阵讨论建州金矿的热情。

  甚至有很多在乡间常年游手好闲,不适劳作,吊儿郎当的痞子、溜子和浪荡子,全都一窝蜂的往登州涌,希望可以搭乘上从登州前往辽东的大船,然后徒步前往建州去淘金!

  让他们报名移民,去老老实实的耕地,他们不乐意,嫌麻烦,懒得侍弄田地。

  但是,让他们去淘金,漫山遍野的捡金子,那他们可就很乐意了!

  万一要是捡到一块几十两重的黄金,那不就一夜暴富了!

  谁不喜欢这种一夜暴富的事情啊!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