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奇兵_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球要塞》要在华国开拍的消息,很快就流传开来。

  不少报刊连夜更改头条或者增加特刊,门户网站更是立刻召回编辑、程序员撰写专题报道。

  “六千万美刀!华国电影的新高峰!”

  “剑指西方市场,华国导演的野望!”

  “科幻电影,一片未被开垦的蓝海”

  “自信还是狂妄?投资还是噱头”

  ……

  第二天所有上网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PP聊天软件、千度贴吧、搜虎网站疯狂推送相关信息。

  6,000万美刀,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想象的几千年,而且它远远超过了目前华国电影的投资水平。

  社会公众的情绪真的很奇怪,前几天还在称赞秦砚获得港城金像奖各种奖项提名的影迷们,现在已经开始批判起秦砚的大肆挥霍。

  毕竟拿6,000万美刀拿来拍一部电影,哪怕在华国电影业内看来也是一件无法现象的事情。

  现在华国单片制作成本最高的是谁?国师的《英雄》,也才花了3,000万。

  一瞬间,所有的网民似乎都成为了秦砚的父母、导师,开始关心秦砚能不能拍好电影。

  “秦砚还这么年轻,他能不能拍好电影啊?”、“科幻电影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没听说,秦导不会是被骗了吧?”

  几乎没有人相信秦砚能够拍好6000万美刀的电影。

  甚至还有人说一定要查清秦砚的账户资金,很多人都认为秦砚这是洗/黑/钱,华国怎么可能有6,000万美刀的电影?

  观众对于科幻电影,或者更大类别的特效电影,缺乏了最基本的认知。

  在观众心中,拍电影不就是演员+导演吗?特效怎么制作、成本多少、市场环境完全不了解。

  为什么至今华国都没有拍摄出优秀的科幻电影?

  除了资本市场、电影提醒自身的不足外,观众又何尝不是一个因素呢?

  华国的现代科学本来就起步晚,电影特效技术的研究更是一片荒漠。

  普通观众不知道所电影特效的制作需要一个多么庞大的团队。

  每一个特效的制作者都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需要熟练的使用各种科学软件。这样的人工成本费便和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收入持平。

  而真正的特效电影进行制作少说要动用上百人的团队,还不包括器材方面的损耗。

  像真正的特效大片,6,000万美刀全部用来制作特效都不一定能够。

  业内对于国际特效电影多少有些了解,毕竟他们也想像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一样赚取全球票房。

  他们很清楚这个数额的投资让《地球要塞》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连投资市场都不怎么看好秦砚,认为他拍了几部电影之后已经太飘飘然了。

  而另一方面,因为电影市场对于科幻电影缺乏热情,资本在投资的时候对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