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94章 物是人非,浩气长存_玩宝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对此,众人也免不了讨论几句,不过也只是几句,因为后面的信纸还没看。

  余耀撤下第一页信纸,开始读第二页,第二页只有一句话,字写得很大:

  珍宝妥处之策或谓多,唯有一言嘱之:且不可流出华夏!

  沉默片刻之后,余耀撤下了第二页信纸,开始读第三页。

  结果,第三页也只有一句话,只不过字数多点儿:

  舍妹自小执拗,太炎管教无方,从倭人中谷一事,确属真情实爱,无力阻之;然家国大义为重,已断绝兄妹关系,且未与任何珍物。

  听完这一句,众人唏嘘不已。

  这是许太炎在强调:他妹妹以及后代、和他以及他的后代,没有任何关系了!同时,他没有给妹妹和中谷安次郎任何珍物,如果以后有人拿出什么古玩珍宝,说是从许太炎那里得来或者和许太炎有关系,那就是胡编乱造、胡说八道。

  而看完这三页信纸,剩下的一摞信纸,虽然和这三页信纸大小一致,但是纸张、格线、墨迹并不相同!想来,应该是比这三页信纸写得早。而前面这三页信纸,估计可能是在封闭秘藏之前不久写成的。

  同时,剩下的一摞信纸,并不是什么鉴宝心得秘笈,而是一些古玩珍宝的线索!应该是当年鬼眼门追查了解到的。

  一共九页。每一页都是基本写满的,但因为有详有略,所以每页数目不一,最少只有一条线索,最多则有五条线索。

  大家将这九页信纸摊开,一起查看分析了一番。

  八十多年过去了,这里面记录的内容,当时受条件所限,可能好不容易才得到一点线索;但是现在,却基本已经明晰了,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流失到了海外。

  比如就有之前提到的,昭陵六骏中的拳毛騧和飒露紫,现存于美国宾大博物馆。

  比如大名鼎鼎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原是清宫珍藏,后被慈禧移至颐和园,清末却被八国联军的一名英国军官盗走,而现在,存于大英博物馆。

  再如,北宋汝窑天青釉碗、龙门石窟北魏石刻《帝后礼佛图》、红山文化高古玉马蹄形器······等等如今也都陈列在外国的博物馆里。

  还有一条线索,现在来看有点儿戏剧性。信纸上记录的是1922年被人卖到了倭国,此后一直未能追回。

  实际上,截至1937年,确实是没有追回;但是,在倭国战败之后,却又被华夏收回来了,如今藏于台岛的故宫博物院。

  这就是苏东坡《寒食帖》。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这苏东坡《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当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类的东西,肯定会有不同意见,但这三个说法流传度确实也比较广。

  这《寒食帖》1922年从华夏流到倭国,是卖出去的,买的人是倭国的一个收藏家。

  二战结束之后,民国政府的外交部长交待在倭国的友人查访《寒食帖》,发现之后用重金卖了回来,当年便重新回到了华夏。

  大家一条条查看分析,心中多有感慨。时局纷乱,风雨飘摇,虽然还是有这么多文物流失海外,但是鬼眼门能保住秘藏这么一批珍宝,当年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啊!

  物是人非,浩气长存。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