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85章_医生笔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京的冬天很冷,风也很大。可是此刻的天空中却竟然有了太阳。

  不过这天气真冷啊,冷得让我直后悔出来。所以我也就走马观花般的将两所大学游览了一遍。

  凭借这种走马观花,我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比较清华北大,可是这种比较从我一踏进北大就已经悄悄地在内心开始形成。默默地比较,没惨杂任何理性,全是感性的,表面的。

  从建筑上说,北大其古建筑、仿古建筑占据着北大的重地,尤其是未名湖园林式建筑群,清华的建筑虽也陈旧,但历史感里也带有几分洋气与几分严谨的学术气息。从林木上说,银杏与法桐是这两所校园里最常见的树,油松清华应该比北大多的。北大的怪树真的是比清华的多,一些树我听都没听过,如壳斗科栓皮栎古木,白皮松古木。北大的林木真的是较心所欲,在大榆树下面竟然几丛竹子。清华的树多成排成列,北大的树木虽多但却是随势而生。

  在北大的未名湖畔,下午的时间段也能看到读书的人,这实在令人敬佩。从校园里路上来说,北大的主路少,曲里拐转儿的小道多并清幽,而清华的路恰恰有一种相反的感觉。

  于是就让人感觉到:两所学府还是应该有所不同的,不仅仅只是景色,更主要的还是在不同氛围里面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特色。

  由此就让我不禁想起在来北京之前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关于对这两所院校评价——

  从更大的时间跨度上审视,清华人会轻而易举地成为社会的主流。北大人作

  为一个批评者而不是建议者,则永远带著异端式的怀疑的目光。

  由过早地入世到过早地退隐,北大人往往意识不到道家精神是如何地渗入了

  他们的灵魂。清华人则在科学和自律的外表下更接近于真正的儒家。

  北大人是以傲气著名的,以至不屑于在世俗中为了某一目的而呼朋引类。清华人则不然,他们似乎天然具有某种群体合作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北大像雅典,而清华则像斯巴达。”

  中国今后的历史,很可能还是清华人来写,北大人则永远会以一种精神漫游者的形象被归入另类。他们的上者成为寂寞的先知,中者成为不被人理解的狷士,下者成为潦倒的流浪汉。清华人,则上者成为坚定的领袖,中者成为稳健的官吏,下者成为可信赖的士兵。

  如今,我却对此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因为我只看到了两所大学的景,但是却没有去接触这里的人。

  不过我倒是可以从前面的那些评价中归纳出一句话来,或许是:北大人过于感性,而清华人却更趋于理性。所以前者不乏睿智,慷慨激昂,指点江山;而后者却更加理性、务实。这就决定了他们命运的不同。

  对了,我还记得有人说过这样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