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五回 阴阳事_至尊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真”两段,道众替代亡灵忏悔,愿消除“不孝父母罪、不敬天地罪、肆意任心罪、顺邪弃正罪,荤口读诵罪、邪淫妄语罪、无恭敬心罪”等各种罪孽,达到“按妙典以忏除,求诸障之扫荡”,同时,希望此魂来世能够“得证功德身、神通身、慈悲身、良翳身、光明身、自在身等”,“身度三界与道常存”。

  这样的经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道众在为信众举行超度祖先科仪的过程,其实也是对信众和自己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相得益彰。

  在科仪中,都包含有归依、戒律和愿望的内容。

  斋天科仪中的“十二愿”即“一愿乾坤明素,二愿气象清圆,三愿主躬康泰,四愿民族和睦,五愿天垂甘露,六愿地发祥烟,七愿四时顺序,八愿万物生全,九愿家多孝悌,十愿国富才贤,十一愿天下和平,十二愿正道兴行”,体现了道门对太平社会的理想愿望。

  而且,各种科仪行仪时都有皈依道、经、师三宝的内容,在戒律上也体现“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茹荤、戒不敬三宝”等宗教思想,希望道众能“奉戒专一,冥心大道”,这对行仪的道士都有教育意义和修持功能。

  道教科仪中的包涵着养生思想:

  如科仪中经常诵念的《心印妙经》,就是一部有关养生的经典,“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人各有精,精合其气,气合其神,神合其精,绵绵不绝,固缔深根……”,经文阐述了人体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求修行之人要注意培植保养,不可轻泄。

  《三比歌》、《四梦歌》、《三奠酒》等科仪歌偈,用通俗形象的比喻,花开花落,日月盈亏,历史典故,劝说世人,清心寡欲,淡泊名利。

  养生思想的贯穿,对日常修持科仪的道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历来道士有仙风道骨的雅称,不无道理。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念经而不研究经文,阐影科仪而不解其旨,犹如“小道士念经,有口无心”,道门教徒可不能步履人家的后尘。

  道门科仪的功用也许可能还有很多,人们要牢记《道门十规》中的告诫,“凡系本宗科典经书,斋醮道法,词意榜语,必当贯熟该通,潜心究竟出处,语默修习为常,行有余力”,要求道士要经常的学习科典和不断的行持斋醮,要做到融会贯通。

  不能“视科典为文具,因果为虚谈……不究本面家风,日坠祖宗基业。”人们要努力继承好传统宗教科仪,要深入领会其中的教理教义思想,不能囫囵吞枣。在科仪学习上要循规滔矩,如法如仪;在阐影科仪时,要保持科仪的神圣性。

  这是左云的一个朋友讲的。说一位建房老匠互十了,儿子在东序上学,他的一个堂弟还不到三十岁,去年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