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七回 修道之境_至尊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舍弃的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

  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温暖,可以得到别人温暖的馈赠。这就是爱的神奇力量。放不下、心底无爱、闲得无聊,这些都是增长烦恼的根源。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人性本善,上进之心,人皆有之。然人当有所必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至于求道修丹最大的阻碍,夜不归也四条。

  第一为功利境,又可称为凡夫境。

  凡沉溺于富贵功名与物质境界中不能凡脱俗者,皆凡夫境。

  能用存养省察正心养性及克己归仁功夫,力自修养以向上者,即可由凡夫而为君子以致圣人。

  修养之道在能去人欲而存天理,去人心而存道心。

  人类大都为物尘所蒙蔽,为名利所陷,生于斯,死于斯,代代相传,愈陷愈深,灵命丧尽,几难有人迷途知返,能毅然脱功利境界者。

  凡在功利之境中者,陷于舍得交换,因其欲得故而要舍,其目的性明确,若不能得,则不会去舍,一切行为在于交易,舍与得亦在等价交换,与大道交换与天地交易,故去道远矣。

  一旦其舍不能换来预想之得,则心生愤恨,嗔怼他人,甚至诅咒,仁义道德在此刻轰然倒塌,人心之中再无敬畏,活泼泼一副满口道义的小人嘴脸,即所谓假仁假义,俗世中恶言此类人等则为“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者即是如此。

  道门所言此类人为行仁义,行字在前,仁义在后,故“行”在内心主观,我欲去行也。

  通过学道明道而知,人若要得天道所酬,当多做仁义之事以赞算筹。故强迫自己去做仁义之事,以舍为筹码易其所欲得,其行为与达道者无异但其心性修养境界则天壤之别耳!

  第二为道德境

  由功利境进而进入道德境,主在能解脱功利境界、无止境界之束缚,尽心尽性,立德养气以修道,使气质变化世独立,动心起念不堕凡俗观念中,保其本性灵根全其天真即是全真。

  人皆有圣性,返璞归真,以存其本来赤子之心与圣性,扩而充之,上登圣境。

  道德境界心性修养较之功利境界高出不知凡几,行事出言未曾思考斟酌率性而本性而行,但事事言言无一不和道德仁义,无心去行道德但处处符合道德,此所谓道德行、仁义行,此处行在后面,与功利境相较少了交易,得与不得与其无关,舍才是关键所在。

  舍出之物之言之行,不再关心是否有得,得到所酬也不再分析是何处之舍,一行一动不求回报不再存交易心,此时即为道德境中人,便在此境界中潜修不改可成圣人。

  第三乃神人境

  此境界越道德境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