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3章 淮江防线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丘、徐州被围,江北督师高名衡,并非不想救援,事实上他早就传令许定国和刘泽清两镇兵马,增援徐州一线,牵制清军攻城,不过两镇军阀却以各种借口推脱不进,反而焚毁船只,将淮河以北的兵马,撤退到淮河之南。

  高名衡虽是督师,但他指挥不动这些军阀,能调动的兵马并不多,除了徐州的高杰军,就只有他身边一支一万余人的嫡系人马。

  现在徐州、商丘被围,淮河一线的两镇人马又不太听命,高义欢还向他送出消息,让他紧防两镇变节,便让高名衡更加不敢向徐州增兵。

  这个高义欢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手握几十万胸兵,却暗兵不动,提醒自己防备许定国、刘泽清变节,又没有给出实质性的证据,简直神经病。

  要不是高义欢给他送来不少火器,高名衡都有点怀疑这个本家别有用心。

  高义欢的话,让高名衡对淮河一线的防御产生了疑虑,因此不敢将手下嫡系,还有相对比较听命的黄得功调上前去,怕万一淮河一线出问题,扬州又没了兵,便会出大问题。

  高名衡想就徐州,可是他也清楚,明军野战不是清军的对手,派兵过去也可能被清军围点打援,所以他只能放弃增援,重点经营扬州一线,给自己留下几张底牌。

  清军要杀到扬州,必须突破徐州,淮河两道防线,他相信只要江北最后一到防线足够坚固,必定能挡住兵锋已疲的清军。

  因此高名衡一面加强扬州的防守,一面调集水师,一面又上奏朝廷,催促高义欢进兵,以保证能将清军挡住。

  这一战对于南京朝廷极为重要,只要挡住清军,南京朝廷就算稳住了阵脚。

  高名衡为此全力以赴,不过在抵挡清军的同时,他不忘上疏提醒朱慈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高精忠出兵,尽早参战,不能让高精忠坐收渔利。

  十月三十日,淮江上江风冷冽,天空阴沉沉的,开始飘起雪花,沿江巡视的明军士卒抬头看天,神色纷纷大变。

  十月底,十一月初,淮江两岸的天气已经寒冷起来,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都说瑞雪兆丰年,人们应该喜悦,可淮江南岸的明军却如丧考妣。

  清军南侵已经有两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淮江以北,除了徐州、商丘两座孤城还在坚守,其他州县全部沦陷,可以说是战火连天。

  此时,在淮河之南却是另一副天地,各府气氛紧张、压抑,不过还是一片太平。

  有这样的区别,就是因为有淮河把清军挡在北岸,使得清军过不来,无法到南岸劫掠。

  现在天气变得寒冷,淮河随时可能结冰,而一但淮河冰冻,千里淮江处处都能过河,清军要南下的话,便根本防不住。

  十一月初三,雪花已经连续下了四天,淮江开始有结冰的迹象。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