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4章 《军器图说》了解一下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月间,窝在关内大半年的清军退出关外。

  同历史上,阿巴泰携带白银二百万两,人口牲畜三十余万,安然退回沈阳不同。

  这一次清军狼狈不堪,缴获几乎全部丢弃,自己还损失战马上万匹,折了数千人马,加上两员战将。

  不过,清军已经完成战略目标,皇太极并未因此而处罚阿巴泰,让多尔衮有点失望。

  明朝一方,还未来得及为清军退出关外欢喜片刻,关内便传来一个接一个的噩耗。

  李自成称帝,关中尽陷賊手,张献忠死灰复燃,称“大西王”,又让明朝焦头烂额。

  这时一个新的议题,迁都,便引起了朝中动荡。

  早在河南局势糜烂时,被下狱的总督侯恂,就曾谏言,要朝廷放弃河南。

  不过这种话,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现在朝中不少大臣都意识到,须要迁都,崇祯皇帝也想迁都。

  只是迁都一事,不能皇帝自己说,得有大臣来提,而崇祯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身边连个像秦桧一样,为君解忧的奸臣都没有。

  骂名我背,你得抱我平安,给我荣华富贵才行。

  有陈新甲等人在前,大臣们谁都知道迁都之后,一旦北京失陷,提出迁都的人,肯定要被杀顶罪。

  一时间,迁都之事,阁臣没一个敢松口同意。

  有些有良知的官员,像被关在狱中的梁以樟,便提议先送太子去南京,但这又惹恼了皇帝,认为大臣们是不是商量好了,要把他留在北京,他们好去南京拥立新君。

  七月间,北京乱糟糟的一团,而高义欢已经回到汝宁。

  在回到汝宁府后,他先安排回来的士卒休整,然后便去祭拜了战死的士卒,并慰问了阵亡将士的眷属,给予抚恤。

  此后,他一面打探湖广方面的消息,一面进行准备,只等消息传来,时机成熟,他便立时出征。

  这时随着冬小麦收割,高义欢对治下征收第一次赋税,便预示高义欢终于完成,从流寇向政权的初步转化。

  有了稳定的赋税来源,说明高义欢的财政收入,开始向比较健康的方向发展,行政体系也搭建完成,而百姓能够交粮,便也就说明高义欢治下基本安宁。

  此时,三千出征山东的人马,大部分都被发往各县驻守,进行休整,替换准备出征襄阳的驻军。

  这次是去攻城拔寨,人马要多一些,汝宁城外的军营内,已经聚集了五千大军。

  清晨,高军大营内,高义欢一身盔甲,一手按刀,一手叉腰的看着士卒训练。

  六月间,高义欢收到高祖荣的提醒之后,便快马传回指令,让赵大宪备战。

  几日后,博洛一撤,他又让金声桓带着一批军官,先回汝宁去负责出征人马的训练。

  虽说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士卒战力不可能通过训练突飞猛进,但是让三千多士卒学会了骑马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