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4章 拍照_你好,19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完饭,郑卫民送王云芳上了公交车才回宿舍。

  舍友们已经到齐了,最后一个孙东风也到了,他和郑卫民一样,也是十八岁的年纪。

  看到同龄人,孙东风总算松了口气,在这群老三届的大哥面前,他压力巨大。

  晚上,大家都很是认真地洗了脚才肯睡觉,毕竟刚进宿舍,没有人不讲卫生,要是被人说脚臭那可太丢脸了。

  熄灯之后,大家便开始畅想大学生活了。

  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大家都不知道,但大家知道,上了大学之后命运就要改变了。

  郑卫民上过一次,但那是普通二本,和扩招前的北京大学相比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因此他只是说道:“我决定要努力学习,我要把有限的时间都放在教室里……”

  其余的人也基本上是一样的想法,就这样,郑卫民的北大生活开始了。

  因为高考刚刚恢复,他们这一级也要算77级的新生,学制四年,但实际上只有三年半的学习时间。

  面对压力,郑卫民不敢再有六十分万岁的想法,他在徐家村大队看了那么多的历史书,难道是为了仅仅考六十分么?他前前后后那么多的积累,难道也就是只为了六十分么?他在黄原地区考了文科第二名,难道真的要被困在六十分么?

  上辈子走过的弯路,这辈子不能再走了!从进入北大的那一刻起,他就决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留在这里。

  那就认真学习,积累知识,等到毕业的时候申请留校。

  最重要的是,他对历史产生兴趣了。

  每一次上课,他都在认真听讲,特别是数学课,他不敢丝毫松懈,生怕捡个笔就错过知识点,然后又在六十分上下挣扎。

  不单单是他,所有人都是这样。

  户口也落得很快,毕竟大家还要吃饭。

  根据政策,北大的本科生每个月可以拿到十七块到二十三块不等的补助,但这也要看家庭状况。

  郑卫民在填写的时候非常无奈,他已经很久没从家里获得支援了,所以他的生活水平和贫下中农几乎相当;但他又不能撒谎,只能照实填写。

  所以,每个月他只能拿到十七块。

  不要小看这十七块钱,要知道很多工人一个月也就三十多块,还要养家,郑卫民一个人花十七块,很是有富余。

  粮票也不用再担忧了,他又转成了城市户口,粮油关系续上了,有可以吃上国库粮了。

  但其他的票就没有了,郑卫民暂时也不需要。

  晚上回到宿舍,照例还是洗了脚再睡觉,往床上一躺,竟然没有浮萍的感觉了,心里暖暖的很是安稳踏实。

  郑卫民想过这个感觉,大概是在这个年代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国家可以兜底,要是自己学习用功能取得些许成就,可能国家会包得更多。

  没了后顾之忧,郑卫民觉得自己可以多学一点知识,多做一点研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