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8章 理论进展_众星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8章理论进展

  人这种生物是非常高效的——正如同地球上其他自然进化而来的生物一样,高效才是生存的第一保障。只有高效,才能让生物在最低消耗的基础上获得最大收益。

  这样的高效不光会体现在人类进化出的各种生理结构和特征上,同时也会反映在人的行为模式上——如果预期一件事情能够一切顺利完成,再怎么闲的人也不会自言自语嘟囔着“希望能够顺利”。

  事实证明,验证量子释能综合症的整个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困难。无论是从这项疾病的确定,还是诊断,乃至观察和研究,每一步至今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就算已经到了制造克隆人,进行复现实验的进度,唐庆隆仍然不敢断言量子释能综合症就真的存在。

  他们观测到了个人的异常发热,身体释放紫外线和猛烈的爆炸发生。根据释放能量的程度,以及持续发热的时间估计,又受到了“大崩溃是一种基于量子状态异常的传染病”的启发,陆沉才提出了“这种散发人体爆炸,也是量子状态异常的疾病”的假设。

  整个研究组一直都在试图验证陆沉的理论,并且根据能量释放水平和人体释放的紫外线,将“嫌疑人”锁定在了人身体内的氢原子和氢原子唯一的电子上。理论计算基本能对得上,一些轻微的变化可能是因为对人体内氢原子数量估计的差异。天关客星和稠密电子场充能的假说,为这一理论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机制。

  但即使到了这一步,唐庆隆仍然无法断言“量子释能综合症”确实存在。因为目前的理论仍然存在着非常重大且严重的漏洞,严重到如果不解决它们,整个理论就根本站不住脚的地步。

  陆沉的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量子释能综合症发生且仅发生在人类身上,而稠密电子场充能理论无法解释自然界中氢元素外电子始终处于基态。

  从原子层面分析,抛开数量差异,人类和老鼠身体内的原子本不该有什么根本性差异。既然人类会因为量子释能综合症而爆炸,那么没有理由其他的生物乃至植物不会发病。

  如果稠密电子场确实从公元1054年开始就笼罩在整个地球上,那么没有理由自然界中的氢原子外电子会自然地维持在基态上。人类应该从1054年开始就尽量远离水体,就算不得不喝水也得闭眼——水会不停向外辐射波长为121.6nm的紫外线,并且杀死水体里的一切微生物。

  比这样的根本性缺陷稍弱一些的缺陷也有,不过那些都不是很重要。事实上,唐庆隆甚至没有拿这些东西去否定陆沉,他只是把自己的困惑记录下来,然后寻找着可以将现有理论和这两个关键缺陷链接并容的方案。

  传说中有些动物也会自杀,比如跳海的旅鼠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