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142节_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无三日晴。雾气多,潮气重,人住在吊脚楼里,日常喜辣。

  地无三尺平。跨越山峰真的要绕山十八弯,都亲身体会。最贫困的地区毕节,山高、坡陡、气温低,耕地像挂在山上的小黑点,“地愈种愈小,石头愈种愈大”,水土流失严重,单产低,“种一坡收一萝”……

  人无三文钱。为了卖总额不足十文钱的菜,天没有亮就挑着箩筐赶集市的老奶奶;心疼小娃娃晒伤,却没有精力照顾,用绳子把孩子绑在阁楼的父母;为了一两银子打得头破血流的亲兄弟……

  西南边陲,蛮荒之地,老阿妈翻山越岭,背着一蓝子自家纺织的布,去县城换取盐巴……

  我们跟着皇上,亲自走一趟,唯有沉重的担子,唯有敬重。

  “嘉实缀绿蔓,凉湍泻清声。逍遥物景胜,视听空旷并”“山水千万绕,中有君子行”,偏干西南一隅,却有侠义儒风。

  安顺大瀑布群,乃是至今见过的,最大的瀑布群。其一泻万丈,蔚然奇观,天上来兮、天下一绝。

  梵净山最老最险的顶峰,海拔高达四百丈,陡峭异常,山顶上有一座庙,潜心修佛的人,月月年年,从容上下。

  整个贵州,那类似于,扑面而来的宇宙洪荒的澎湃气息,白云灵渺,银雪清卓,雨雾弥漫中,或万里晴空之中,遗世巍然,夺天地造化。

  巍巍峨峨、庄严玄朗,令人望之生敬,处之空明。贵州的人、贵州的山水,贵州大小生灵,给予吾等太多的震撼。

  山多路险。特殊的地形地貌,连绵起伏的群山,养育一代一代人,环境闭塞,造成人的知识层面的不足,交流起来的第一感觉是盲目,狂妄自大的一种状态。却都不坏。相反,相对单纯,热情爽朗,对外面的世界向往,对外面的知识求知若渴。

  苗族、彝族……夷多汉少、夷少汉多、夷汉参半……我们看他们稀奇,他们看我们也稀奇。

  “不以牛耕,但为畲田,每岁一易”“椎髻短衣,不冠不履,刀耕火种,樵猎为生……”耕地所用,乃是一种特制的人力挽犁农具一一木牛。几乎每家每户都养牛,主要是用来供祭祀、斗牛和做腌肉之用,只有小部分地区用牛耕田。

  苗寨里面,木型木耙,或石犁石耙,牛是神圣的只养着用于宰杀祭祖。我们都很感慨,笨手笨脚地下地,告诉村民如何用牛耕地。

  当然,也有质直好义、天性劲勇的汉子;也有走出大山,在江南讨生活,回家后试图造福乡里的读书人和商人。

  他们亲眼目睹,沿海修路办学,建造雄伟的港口;北方土地改革,人人有耕地,有饭吃,有衣穿……他们祈求,大明的同胞们,给西南四省,给贵州,多一点点关注。

  他们说着说着,都哭的小孩子一样……”

  这篇文章,要大明人都看得眼睛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