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2章 发报人群面向谁_大明守村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好把商人发报和寻常百姓发报的钱分开算,低了商人占的便宜大,高了百姓遇到急事钱不够。”

  “标儿怎么说?”朱元璋看向自己的好大儿。

  “父皇,孩儿认为百姓很少发报,商人通过电报获得利润,故此电报价格定高。

  百姓真有距离远的需要电报,看什么事情。

  家中有人病重、去世、成亲等,可给予补贴。

  通过电报的内容就能知晓,然后先发报,再核查,确实如此的话,几个字一文钱,甚至不要钱。

  若是说谎了,就要求对方补二倍的价钱,没钱抓起来干活抵。”

  朱标想到了一个办法,百姓使用情况少,地方官员都不可能总发报,若事事都要向上汇报,天天汇报,就应该撤职了。

  商人也是百姓,要一视同仁,商人遇到同样的事情,也给补贴,如此才能一碗水端平。

  老二秦王朱樉跟着说:“父皇,孩儿觉得可以给银行用,商人带着大额宝钞路上怕被抢,那么就开汇票。

  等着人拿着汇票到外面的哪个分行取钱或转给别人,发个电报核对下,就能确认了。

  如此汇票丢了也不怕,别人拿着取不出来,商人带着走,有歹人抢的话,什么都抢不到。”

  朱樉觉得要用在银行这个重要地方,汇票是收费服务。

  等以后有了异地存取的时候,也要收费,基本上能用的百姓少,百姓只在一个地方生活,县城的银行就够他们存取钱了。

  故此异地存取不急着上马,汇票为商人服务,按照时间的不同来收取不一样的手续费。

  包括最高的比例,还有最低的收费多少。

  朱元璋颔首:“不错,即便商人会把这个钱转嫁到购买的人身上,咱也不能赔钱,想来一个字十文钱很便宜。

  比如浙江府的麦子贵了,一石要四百文,咱南京的则是三百文,由于有运河,运费则不高。

  发电报可以写:麦四百,缺五万。

  意味着需要五万石,谁先得到消息谁就先组织麦子往那边送。

  一石一百文的差价,五万石就是五千贯,仅仅需要六十文的,再加双方的称呼啥的,想是二百文够用。

  若是浙江府麦子卖六百文呢?那么……是不可能的。

  跟南京差一倍,他是慢慢涨上去的,咱早看出来情况不对,那边汇报后就调动麦子过去平价了。”

  朱元璋举的例子基本不可能,用不着商人先动手,又不是其他的商品,粮食价格差那么多,必然要平抑。

  只要包含了运费之后还有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价格差都不行,必须给压住,顺便赚钱,常平仓一个调度就行了。

  浙江府看种不种麦子,不种就运,种就用常平仓。

  若是丝绸的价格涨起来了,那个不用管,商人处理。

  而盐价太高还是要朝廷出手,涉及到的是生存,两文钱一斤的盐价出现四文的情况,那还了得?

  可不是贵两文的问题,属于翻一倍了,不吃还不行。

  “父皇,那样一百文一个字都没问题的。商人买卖一次,必然赚至少几十贯,拿出来一两贯发电报还不成?咱是给了他们额外的赚钱机会。”

  老五朱橚眼珠子转转,他给涨了十倍的价钱。

  在他看没有电报商人就无法快速得到消息,电报属于用钱来还更多的钱。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