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1章 番外:《军中行记》鉴析_罗斯君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就是依靠这些过活。

  罗斯季斯拉夫还隐晦的表达了他对战争和王公们的批判,不过这在后来也被人斥责为“虚伪”,毕竟作者本人就是一个知道这一切,让依然用战争和赋税来折磨人民的统治者。

  对此,我们要认识到作者自身的局限性,更何况在那个时代,能够意识到这些就已经是莫大的进步,但是作者被自己的阶级所困,因此对于这一切他也只能隐晦的批判,却又不知道怎么做,这种迷茫的思想在《通往西海之路》里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继续谈到人物,罗斯季斯拉夫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不只有这些,我们只是提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作者用他那出色的文笔把一个个人物的经历描绘的是那么妙笔生花,仿佛就在眼前发生一般,罗斯社会的百貌就这样在人们身前浮现。

  《军中行记》的巨大成就不仅是描写罗斯社会各阶层的景象,而且还展示了他们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在前言中提及,为了了解他们的故事,作者放下了自己作为统治者的架子,深入他们之中,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一般和他们喝酒,聆听他们的故事,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他才能写出那么多触及灵魂的情绪,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所思所想。

  作品的最后部分作者描述了明斯克之战,毕竟这部作品的名字乃是《军中行记》,若是没有战争,那如何又能拥有此名。

  而场战役描述的难得在于,作者本人作为指挥官亲自参与了这场战斗,并且在战后他对敌我双方指挥官和士兵,以及旁观者都进行了采访,这才写出了这样一篇堪称是极品的战争总结,并成为日后战争总结的典型。

  最后则是罗斯季斯拉夫所记载的斯摩棱斯克市长维沙塔对战争的感想和记录,这篇文章更多是这位老战士的战阵总结和对人生的感慨,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权贵的内心世界。

  《军中行记》是在罗斯季斯拉夫成为基辅大公之后开始盛行,这本书当时是基辅大公的文化计划的拳头产品之一,被翻译成希腊语贩售往君士坦丁堡。

  需要注意的是,这书是罗斯季斯拉夫亲自翻译的,因此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原文的风味。

  在君士坦丁堡,这本纪实小说先是在军事贵族之中获得了追捧,他们通过这本书来了解“野蛮民族”的现状。

  不过在阅读之后他们发现,这本书更多还是展现罗斯的风土人情,但是那对于明斯克之战的描写的确精妙,让他们获益匪浅。

  接着随着罗斯季斯拉夫的巅峰之作《通往西海之路》风行帝都后,这本书也随之火了起来。

  接着帝都各个阶层也开始阅读这本书,进而了解到了北方的罗斯,读者们都为作者那精妙的文笔和描写而赞叹,还在君士坦丁堡掀起了一阵小股写纪实小说的风潮,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资料。

  而也是在君士坦丁堡,这本书接下来逐渐被翻译为各种语言并不断扩散,罗斯季斯拉夫的名声也在这扩散之中被确立,这本书也成为了一本世界性名著。

  ————————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