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节千头万绪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钱,从何而来?照文煜的办法,是裁减各省勇营。照户部的计算,各省勇营的兵饷每年要支出一千四五百万,此外粮秣、武器、营帐、被服等等所谓‘养勇之数’更多,每年要花三千四百多万。加上京里旗营及各省驻防旗营的饷银一千多万,总计近六千万之多。而每年岁入总数,不过七八千万,竭天下十分之物力,以八分养兵,自然不是经久之道。

  旗营加饷,依文煜折子中的意思,至少要加四成。照此计算,仅是在京的旗饷,每年就要多支三百万两银子,部库实在不胜负担。因而文煜得出一个结论:各省营勇,裁减浮滥,每省每年要省出二三十万两,分批解部,作为旗营加饷之用。

  这个折子一上,京中旗下所有官员,无不欢声雷动,然而各省督抚,却无不大起恐慌。因为各省招募兵勇,设营支饷,其中有许多花样,第一是吃空缺;第二是各项无法开支、无法报销的烂帐,都可以在这里面巧立名目;第三是安插私人,应付京中大老‘八行’的举荐;第四是用各器粮饷,安抚当地各路的‘英雄好汉’。一旦公事公办,就诸多不便了。

  皇帝当然也知道文煜的折子很不成话,八旗子弟现在成了什么样他心里有数,不过这样的事情牵连太广,就是万乘之尊也不能贸然从事,当下不做任何表态的将这份折子交公,由六部九卿、天下各省督抚共议——最后得出的处理结果可以令他满意的,功归于上;不满意,有大臣分谤,还可以发下去再议。

  文煜的这份折子明发天下,各省恨透了他在呈上来的折子里,纷纷大骂文煜,说他全然‘不通军事’,只知道‘进以秽言’,‘意在邀宠’。

  以户部左侍郎主持部务的阎敬铭则是打着另外的盘算:他完全不同意加饷的主张,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薨逝,户部存银只有骇人听闻的七百四十四万两库银之少,可以说一场雨雪灾害就能够把大清朝的天下搞得‘不惟无可发饷之银,更且无可赈济之粮’,经过四年来的积攒,库银总数超过了两千万两,听起来很多,但是阎敬铭是阅尽史书的,他知道,这样的一些钱,只要是遇到一场天灾,就会花的光光。更不用提从英人手中购进火炮,每一门火炮虽然有各省藩司衙门分担一部分,但是大头还是要由部库里支出的。

  这样算下来,怕是等不到年底,库银就要去掉大半。在这样的时候,文煜上了这样的奏折,简直让他忧急欲狂

  不过,加饷他不同意,却是赞成裁勇的。见文煜折子中关于裁勇的部分主张招致各省督抚的反对,他也不避忌讳的做同声之应,上了一份内容大同小异的奏折。在折子中除了引据文煜的原奏以外,将各省军需的积弊,统通都抖了出来,提

  请收藏:https://m.gzcwo.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